2020年中國衛生人才網初級中藥士《中藥調劑學》考點試題解析:中藥煎服
一、A1
1、
【正確答案】 A
【答案解析】 人們廣泛使用的多為硅酸鹽類的藥具,即陶瓷砂鍋。陶瓷砂鍋具有受熱均勻、散熱慢、化學性質穩定、價廉等優點,所以砂鍋為首選的煎藥器具。
2、
【正確答案】 C
【答案解析】 煎藥是中藥湯劑在使用前的一種操作工序,是中藥調劑的重要內容之一。湯劑,又稱湯液,是將藥材飲片或粗粒加水煎煮或浸泡,去渣取汁服用的液體劑型。
湯劑的特點
(1)可根據病情變化對方劑中的藥味進行加減化裁,適應中醫辨證施治,隨癥加減的原則。
(2)湯劑多為復方,可按照中藥配伍原則,使藥物之間相互促進、相互制約,從而達到增強療效、緩和藥性的目的。
(3)湯劑為液體制劑,內服后吸收快,能迅速發揮藥效。
(4)湯劑一般以水為溶媒,對人體的刺激性及副作用較低。
(5)湯劑溶媒來源廣,制備簡單易行。
3、
【正確答案】 A
【解析】采用鐵質煎器煎煮的湯液色澤不佳,如訶子、蘇木、地榆等所含的酚羥基化合物易與鐵起化學變化而產生深紫色、黑綠色或黑色沉淀,有的經過長時間的煎煮,使藥液帶有鐵銹,甚至引起惡心、嘔吐。
4、
【正確答案】 D
【解析】湯劑按其制備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煮劑、煎劑、煮散和沸水泡藥四種類型。
5、
【正確答案】 E
【解析】煎藥時要掌握好火候與時間,以防煎干或煎焦;藥汁是湯劑的成分,煎出藥汁的濃度、多少,直接影響療效,所以湯劑應做到煎透榨干,不能任意拋棄藥液;在煎煮有特殊氣味、顏色較深的藥物后,要反復將煎具擦洗干凈,防止串味、串色,而影響藥物療效和煎劑質量。
6、
【正確答案】 B
【解析】湯劑的煎煮次數,以多次煎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為佳,一般需煎煮2或3次。
7、
【正確答案】 C
【解析】浸泡時間,應根據藥材的性質而定。一般對花、莖、全草類藥材為主的可浸泡20~30min,以根、根莖、種子、果實等類為主的藥材,可浸泡60min,但浸泡的時間不宜過久,以免引起藥物酶解或霉敗。白頭翁湯經20min浸泡之后,所煎得的湯液比未浸泡煎得的湯液,其抑菌圈明鼎增大。
8、
【正確答案】 E
【解析】在煎煮前必須用冷水在室溫下浸泡,其目的是為使中藥濕潤變軟,細胞膨漲,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藥材組織巾,產生一定的滲透壓,使有效成分滲透擴散到細胞組織外部的水中。同時可避免在加熱煎煮時,藥材組織中所含蛋白質凝固,淀粉糊化,使有效成分不易滲出。
9、
【正確答案】 A
【解析】當歸不需要特殊處理。
10、
【正確答案】 A
【解析】一般湯劑均宜溫服。特別是一些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,如瓜蔞仁、乳香等,溫服可和胃益脾,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;對嘔吐病人或中毒病人均宜冷服。熱證用寒藥亦可冷服;真寒假熱,宜熱藥冷服;對解表藥、寒證用藥均宜熱服,以助藥力;真熱假寒,宜寒藥熱服。
11、
【正確答案】 C
【解析】一劑中藥,一天通常服3次。病緩可服2次;而病重病危時可隔4h左右服藥1次,晝夜不停,使藥力持續,利于頓挫病勢。在應用發汗、瀉下等藥時,若藥力較強,要注意病者個體差異,一般以得汗、瀉下為度,適可而止,不必盡劑,以免汗、下太過,損傷正氣。
12、
【正確答案】 E
【解析】對湯劑的服用量的規定如下:①成人服用量一般每次約150ml,每日1~2次;②兒童服用量一般每次75ml,每日2次。嬰兒酌減。應注意的是,小兒服藥,宜濃縮,以少量多次為好,不要急速灌服,以免嗆咳;對病情危重著,應遵照醫囑服藥。
13、
【正確答案】 B
【解析】天麻的正確煎法為另煎。
|